王炳林: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五大特征
理论性与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谱系属于观念形态,具有理论特质,其形成离不开马克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同时也不断丰富和拓展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之一。
典型性与广泛性的有机统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由一个个具体鲜活的精神标识组合而成,革命烈士、英雄人物、先进模范是精神的典型代表和实践主体。同时,每一种精神的形成都离不开典型性实践,具有强大辐射作用的典型性代表,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
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在伟大斗争中淬炼锻造的精神谱系是党的政治立场、根本宗旨、政治品格、意志品质的集中体现,具有鲜明的党性。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具有优秀的意志品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人民群众伟大精神风貌的凝聚和升华,具有厚重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自于人民,成长于人民,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积蕴于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历史变迁中,具有厚实凝重的历史感。同时,伟大精神历久弥新,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时代价值。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世界的,具有重要世界意义和广泛国际影响。
王峰:深化中共党史研究需要国际视野
把中共党史放置于世界范围来考察,是全面认识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一个必要条件。
及时追踪和研判国外中共党史研究的现状,对国外中共党史研究中关注的热点问题作出积极回应。受价值立场、研究材料以及研究方法的影响,国外中共党史研究学者对中国问题,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研究不乏误读。针对这一问题,国内学者应根据研究实践和研究成果,把我们的国情说明好,把我们的主张阐释好,把我们的经验介绍好,让国际社会更加全面、客观、理性地认识当代中国、看待中国共产党,这是国内学者的责任和使命。
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提高中共党史研究的国际话语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事业是宏伟壮观的,其本身就是一个需要被认真对待和深入研究的学术问题,但是对于这些历史事实的记录只是片段和零散地存在于历史的文献之中,尚不能形成一种集中系统的历史表述,构不成完整的历史认识。因此,中国学者要参与到构建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工作中,将中国共产党百年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客观历史事实转化为认识的历史事实,给予其解释,赋予其意义,使之既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又能与国际社会开展有效对话。
?
陈联?。豪砺矍康骋厥优嘌砺鬯嘉?/strong>
理论思维是指主体透过事物表象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思维能力和水平。理论思维能够将不同事物联系起来,准确地对事物进行深入透彻的分析,预测事物发展的趋势。
在现实工作中,党员干部需要强化理论思维,要认识到理论来源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的特性。要善于运用理论思维看到事物的本质,不能只看到事物的表面;要看到事物的主要矛盾,不能只看到事物的次要矛盾;要看到事物的内在关联,不能只看到事物的外在表象;要看到事物的发展,不能只看到事物的现在;要看到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多数人利益,不能只看到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少数人利益;要看到社会影响和综合效应,不能只看到物质利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开创工作新局面,强调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等。这些思维方法都是理论思维的具体表现形式。党员干部要善于不断提升自己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出发考虑问题的理论水平,培养自己的科学思维方法,在具体工作中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思维的强大支撑作用。
?
丁俊萍:中国共产党百年党性教育的历史经验
“党性”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核心概念之一。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由党的理想信念宗旨作风纪律等决定的,是中国工人阶级阶级性的最高而集中的体现,是衡量党员立场、觉悟的准绳,是党员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保证。党性教育是指党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对党员进行的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党章党规党纪、优良传统作风等教育。百年来党性教育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理解把握:第一,始终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首要任务。第二,在党性教育中始终强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第三,围绕党的主要任务和中心工作、聚焦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问题进行党性教育。第四,把党组织开展教育同党员自我教育相结合。第五,把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法宝和有力武器。
李惠芬: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活”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组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与文物不同,非物质文化是“活态文化”,是直接依靠人、作用于人的活态传承文化。在互联网时代,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其战略使命,必须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好传承与创新、传播与秩序、平台建设与利用、公共场馆展示与研发四对关系。
传承与创新:推进非遗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要处理好传承与创新的关系。要注意培养老一代非遗人接受科技力量的本领。提升传承的有效性,以科技的理论改变当前多数传承人主要依靠人与人之间的口传心记、言传身教的方式。培养一批既懂市场又懂营销热爱非遗的专门的非遗职业中介人。
传播与秩序:构建非遗?;ば赂窬值墓丶?。处理好传播与秩序的关系,一是建议各地在“非物质文化遗产?;ぬ趵∩稀背鎏ê诵墓ひ占家张纳?、传播的保密协议等一系列配套规程,确保知识产权不受侵害。二是要强化非遗传承人群体的自我知识产权?;ひ馐?,鼓励非遗传承人对自己作品申请专利。三是充分发挥“商标”的功能,加大针对侵权盗版的执法力度。
建设与利用:深化非遗资源高质量共享的前提。处理好非遗平台建设与利用的关系,一是进行信息构建,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画像,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内容,有效进行知识传递。二是发挥非遗数据库展示风格多样、交互性强的特征,充分利用数字媒体艺术塑造非遗人物、场景,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展现非遗的技术与艺术。三是多元化开发非遗共享路径,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非遗的网上展陈、网上演出,开设网上非遗课堂等,实现非遗的资源共享价值最大化。
展示与研发:激发公共场馆非遗传递精神价值的内核。处理好展示与研发的关系,激发公共场馆非遗传递精神价值的内核,一是发挥非遗在构成地方性知识以及塑造地方公共精神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意义,让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真正落到实处,而非悬浮于民间的文化政绩或文化行政。二是建立非遗IP素材库,构建以非遗IP为核心的非遗标识系统,为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提供资源。三是培养、引进非遗文创人才,打造区域非遗文创网红品牌,扩大非遗影响力。
“学术卡片”栏目所摘选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报社光明智库、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iWaes系统)、光明日报理论部等主流媒体,希望借此栏目为广大学者提供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