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冯靖哲:从“化危为机”中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一是坚持党对经济建设工作的领导。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权主要表现在综合研判经济形势、科学谋划顶层设计、确定改革和发展的目标要求,以及对重大生产力布局和重大项目建设进行系统规划等。
二是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需要作为领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价值指向,真正意义上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三是坚持在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认识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动党的经济理论创新。正是认识到经济发展是一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得以在“?!薄盎辈⒋娴木置嫦律笫倍仁颇逼季?,通过科学制定经济发展目标和战略赢得主动。
四是坚持把经济改革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是使日趋成熟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国民经济遭受诸如全球金融?;托鹿诜窝滓咔榈韧獠壳苛Τ寤魇?,能够承载住更大压力,真正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发挥彰显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
原文链接:从“化危为机”中看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
林明燕:在纵横对比中彰显我国民主治理的优越性
纵观我国民主治理的具体实践,在每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民主治理的具体内涵也会随之改变。近年来,西方世界民粹主义思潮迅速蔓延,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为解决全球治理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西方之乱”到“中国之治”,这正是中西方民主治理模式差异所呈现的不同治理效果。通过横向的中西方民主治理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民主治理模式之所以能够呈现出良好的治理效果,最重要的原因是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商志晓:中国现代化与中华传统文化的辩证联结
中华传统文化对于后起的中国现代化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对于当下的中国现代化的建设进程依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首先,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历史资源。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思想理念和成熟的精神气质,构成人们接触新事物和进行新创造的重要基础和先决条件。其次,中华传统文化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中华传统文化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脉中,所能起到的汇聚力量的潜能亦是深刻而有力。再次,中华传统文化能够矫正现代化过程中出现的偏颇。解决现代化进程在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关系中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中华传统文化富含智慧,能够给予我们诸多启示。
在中华传统文化对现代化发生作用的同时,现代化也在影响和改变着中华传统文化,现代化为中华传统文化实现自身现代化提供了时代机遇、重要遵循和现实条件,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自身走向现代化。
于学强:完善官德评判体系的科学性
官德评判体系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形成过程的实践性。官德评判指标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官德评判中经常使用并得到实践检验和民众认可的;官德评判体系既有稳定性也有发展性,它的变革与发展是在实践调研基础上推动的。二是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内容设计的合理性就是从系统论出发说明其具体内容之间、具体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特别是明确具体指标的轻重缓急与互相协调的情况,以及它们在整体指标系统中所占的权重。三是评判原则的务实性。务实的评判原则要求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横向与纵向相结合,正确处理好公民道德、社会公德、家族美德、职业道德之间的关系,正确比对不同门类、部门、层级个体之间官德。四是具体指标的可控性。构成官德体系的具体指标必须细化为具体的、可以量化与控制的项目,使其可以运用技术手段分析比对。
柯水发:深化生态?;げ钩セ聘母镆庖逯卮?/strong>
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了保持并提高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通常需要严格地进行生态?;?,在国土空间开发中限制大规模高强度工业化城镇化开发,不可避免地会牺牲一些发展机会。同时,一些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良好,但“资源诅咒”“生态剥夺”和“绿色抑制”现象也不同程度地客观存在,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投入渠道有限、产业经济落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供给不足等问题,成为共同富裕需要关注的特别地区。
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长期以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国家的生态建设和环境?;ぷ鞒隽送怀龉毕?。生态?;げ钩セ剖侵氐闵δ芮试醇壑凳迪值闹匾篮椭饕ナ?,其深化改革是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贡献的一种认同,也是对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兼顾有效?;び胄鞣⒄沟囊恢殖⑹?,更是对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一种推动。
“学术卡片”栏目所摘选的文章,主要源自光明日报社光明智库、思想理论网络文章评价系统(iWaes系统)、光明日报理论部等主流媒体,希望借此栏目为广大学者提供哲学社会科学最新、最权威的研究成果。